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,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,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。纪念馆前,枫杨树(当地人称“胖柳”)的枝叶在风中轻摇,这些有着70年树龄、被百姓唤作“将军树”的老树,根系常分生出两三株枝干,当地人说这是“三世同堂”,恰似那段军民相依的岁月,根系相连,生生不息。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大皖新闻记者循着历史的足迹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带着对新四军光辉历史的敬仰推开了这扇通往1939年的时光之门。
庐江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
枫杨树下,藏着指挥部的诞生密码
“你看这枫杨树,单根生多株,像极了当年新四军与百姓拧成一股绳的劲儿。”讲解员指着庭院里的古树,向大皖新闻记者道出了这片土地与新四军的缘分。1939年5月7日,叶挺、张云逸等将领在此设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,为的是贯彻中共中央“巩固华北、发展华中”的战略,统一领导长江以北的新四军部队。
为何选择东汤池?讲解员告诉记者:“这里是大别山余脉,进可攻、退可守;更重要的是,东汤池人口密集,群众基础好。”当时,汤池严氏望族听闻新四军要来,连夜商议腾出占地10亩的严氏祠堂,村民们敲锣打鼓迎“亲人”,不仅让出住房,还主动送来粮草、指引地形。“百姓们说‘救星来了’,这份信任,成了新四军扎根这里的底气。”
从登山杖到军刀,每件文物都在说话
踏入纪念馆庭院,七座雕像在阳光下屹立,叶挺、张云逸、罗炳辉、邓子恢、徐海东、赖传珠、彭雪枫七位将领目光坚毅,望向远方。1939年春,正是这几位将领带领着新四军将士,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。